孩子一發燒,全家都亂套,發熱是兒童期很常見的一種癥狀,不過大多數發燒都是由感染引起的,一般幾天就好了,或是用了抗生素后也可逐漸好轉,但有的孩子,他們抗生素也用了,但高燒卻一直不見退,身上還長出了皮疹,眼睛、嘴唇紅紅的,嘴唇還有點干裂,頸部也可以摸到腫大的淋巴結。這個時候就該提高警惕了,要高度懷疑川崎病!延誤治療的話,還可存在有心血管并發癥的風險!
5歲以下嬰幼兒高發,持續高燒+皮疹要警惕
川崎病,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,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自限性發熱出疹性疾病,病因至今未明,目前認為是在遺傳易感背景下由感染等誘發的免疫異?;罨鸬?,主要好發于5歲以下嬰幼兒。
發熱是該病最常見,也是通常是最早出現的癥狀,體溫多維持在39℃以上,多持續5-14天,甚至更長,隨著病情的進展,多在發熱的第3-5天,大多數孩子開始陸續出現紅色皮疹,有些還可出現肛周發紅、脫皮,手臂卡介苗接種處出現紅斑等皮膚表現,雙眼結膜充血,唇干甚至皸裂,舌頭紅紅的,上面還能看見一個個小突起,急性期手足紅斑、手指足趾末端硬腫,可有痛感,恢復期指(趾)端甲下和皮膚交界處出現膜狀脫皮,指(趾)甲有橫溝(Beau線),甚至指(趾)甲脫落。
治療不及時也可使心血管病變風險增加,出現這些情況需警惕!
川崎病是一種自限性的血管炎,如果患兒能夠在發病一周內就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的話,大部分還是可以痊愈而不留有后遺癥的,但如果治療不及時的話,則可使心血管病變的風險增加,尤其是易累及冠狀動脈。據報道,約25%未經治療的患兒可發生冠狀動脈損害,其所致的冠狀動脈損害是小兒最常見的后天性心臟病,并且可能成為成年后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之一。因此,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,降低冠狀動脈病變是非常重要的。
但又因為川崎病在早期的時候與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極為相似:發熱、咳嗽、流涕、聲嘶等,所以常被誤以為是上呼吸道感染,那么,家長該如何及早發現,給寶寶爭取更多的治療時機呢?
首先,孩子發燒后,家長除了積極對癥處理外,還需要留心觀察孩子的癥狀變化,如果孩子出現以下癥狀,那么就該提高警惕了,需盡快尋求醫生的幫助:
◆發熱:高熱持續5天或5天以上,經過抗生素治療也沒見效。
◆皮疹:發熱后,出現大小不一的斑丘疹、紅斑,形態無特殊,不癢,或是卡介苗接種處出現紅斑等皮膚表現。
◆其他:雙眼結膜充血、嘴唇充血并伴有皸裂、口腔黏膜彌漫性充血、草莓舌、手指足趾末端硬腫、頸部可觸及多個淋巴結腫大。
一旦確診為川崎病,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治療,并注意監測孩子的冠脈變化,一般來說,冠狀動脈損害越重,預后越差,嚴重時甚至還需要手術治療。另外,鑒于川崎病也存在有遠期并發癥的風險,所以,患病后的長期隨訪也非常重要,建議至少需要隨訪5年,部分甚至需要終身隨訪。